前几天,一位宝妈留言说:
儿童幼儿园开学两个多星期了,各方面都适应的不错。
但是幼儿园没上厕所,有一次发现排到了裤子里,也没跟老师说,就在家忍着。
问为什么幼儿园不上厕所,孩子说不想上。
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?
我认为孩子们在耶戈吃喝是一件非常随意的事情。只有生了孩子,我才发现一切都是个坎儿。
其实,孩子宁愿压抑也不愿意上幼儿园厕所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
根据国家幼儿成长研究中心的报告:
幼儿园80%的孩子不愿意上厕所,只有20%的孩子不受此影响。
孩子想吃什么时候吃,想睡什么时候睡是什么原因?
今天,我们来谈谈幼儿园里孩子们不喜欢上厕所的事实。
孩子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的原因
很多人认为孩子不上厕所有两个原因:一是孩子作息习惯的问题,二是孩子在幼儿园太胆小拉不动。
当然这两个原因也是存在的,但是孩子在幼儿园不上厕所的真正原因远不止这两个原因。有许多因素会发生:
01 对老师认同感的渴求
如果家人或老师平时对宝宝的便便表示“不喜欢”,帮他擦屁股表示“不喜欢”(经常脱口而出很臭很恶心),那么宝宝会非常敏感地捕捉到这种情绪,觉得上厕所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。
每个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,都想把自己的正面印象留给老师。
我自然不想让我的便便抽我的“生疏而凛然”的老师,也不想麻烦老师给我擦屁股。
02 不适应新环境导致的情绪问题
儿童心理学家说“孩子尿裤子,憋大便,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的情绪问题”。
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,有各种不合适的反应是很正常的。
对孩子来说,进入新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他们心里会害怕,会不安。当他们内心的安全感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,他们只能尽力去应对新环境的挑战,从而忽略了身体上的信号。
所以白天可能不会觉得随意,直到回到家进入熟悉的环境才意识到要上厕所。
另外,家里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的私人厕所,但幼儿园一般都是开放式或者半封闭式的厕所,也有孩子因为不熟悉或者害怕摔倒而不敢去幼儿园上厕所。
03 陌生人面前如厕的心理压力
3岁以后的孩子自尊心很强,明白大小便是一件很隐私很害羞的事情,只想最亲近的人照顾自己。
进入幼儿园后,面对不熟悉的人擦屁股,孩子会感到很不舒服。
而且,学校不比家好,厕所里只有我自己和我妈。
幼儿园厕所会有很多孩子,很有可能需要排队拉屎。
面对很多陌生人,孩子是不会轻易便便的,尤其是一些害羞的孩子,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。
所以,他们宁愿呆在家里,也不愿意在幼儿园便便。
其实不仅仅是孩子,很多害怕社交的成年人在别人面前都很难感到自在。
04 幼儿园的教学流程所致
大多数幼儿园,老师三四个,孩子二三十个。因为老师人手有限,所以活动是集体的。他们排队洗手,定时喝水,集体上厕所。
许多孩子害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“特殊”要求,害怕在人群中发出“不同”的声音。
所以,如果你提不出再加一碗饭,想一个人上厕所这种“不一致”的要求,你就尽量不提。
也有一些宝宝因为花时间太多,害怕团体活动迟到;有的人想在规定的玩耍时间和小伙伴玩一会儿,不想拉。
如何正确引导孩子?
01 让孩子正视上厕所
让孩子知道,就像每个人都需要吃喝睡一样,每个人都需要便便。
巴巴是我们身体里的废物。只有排出它,我们的身体才会感到舒服,让孩子知道拉粑粑是正常的、愉快的。
每个人的便便都是臭臭的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是我们健康的重要信号!
用绘本是比较好的方法。
比如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排便,完全是光明正大的,没必要遮遮掩掩,憋着。
绘本《大家来大便》
例如,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狗。都是什么样的?
绘本《是谁嗯嗯在我头上》
例如,便便反映了我们的健康。健康的便便是什么样子的?
绘本《噼里啪啦益生菌来了》
比如大便形成的详细过程,为什么和吃饭睡觉一样必要?
绘本《拉便便真舒服》
比如你吃的食物为什么香,你拉出来的屎为什么臭?因为所有的好东西都留在体内,废物就排出体外了。
绘本《我们的身体》
总之,让孩子知道便便不恶心,排便也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,虽然闻起来真的很臭很不舒服。
孩子只有正视便便和排便,才能明白面对便便时,对老师表情的厌恶并不是针对他,而是人面对便便的正常反映。
02 帮孩子适应多种排便环境
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不排便,是因为环境和照顾者的陌生。
当我们正视便便后,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:
1.这件事不仅可以在家里进行,其他厕所也可以。公厕和幼儿园尽量让孩子试试
如果孩子在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面前拉屎紧张,带孩子去公厕体验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周末出去玩或者看电影的时候,鼓励孩子在公共厕所排便,不仅要坐着蹲着,让孩子熟悉不同种类的厕所和不同的上厕所方式。
2.不仅家庭成员可以帮助他,老师也同样值得信任
孩子信任老师很重要,所以一定要了解老师在学校的作用。
幼儿园的时候,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帮他,他拉屎的时候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帮他擦屁股。他不会因为上厕所就讨厌他,也不会因为擦屁股就讨厌他,完全没必要紧张。
所以,想上厕所,要及时告诉老师。
3.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
不要天天问“今天幼儿园上厕所了吗?””,会让“幼儿园上厕所”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当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不愿意上厕所的时候,他们不要上帝的视角,不理会孩子的心理,觉得宝宝矫情,什么都轻描淡写。
不要小题大做,更上一层楼,觉得宝宝胆小到连屎都不会说,上升到性格攻击。
宝宝不想上学,不强求,但可以引导。慢慢引导会比打骂她更有效。
当宝宝真的在裤子里的时候,不要着急去评判、指责甚至羞辱他,不要在公共场合简单粗暴的处理,这样会增加孩子上厕所的心理压力,让孩子更害怕上厕所。
一定要给孩子这个定心丸:拉在裤子里没关系。你还年轻,有时候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便便。我们只需要换上干净的裤子。
至于宝宝幼儿园不上厕所,很多妈妈觉得不拉就不拉,不管是不想还是不敢。家里拉也可以,左右拉比较好。
我个人是不推荐的,所以就让“小朋友憋着不去幼儿园上厕所”。
因为这或多或少反映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放松和自由程度。
好的教育应该是“教孩子与环境和谐相处”,而不是“让孩子逃避问题,与环境妥协”。
实现“随时随地”上厕所的自由,不觉得在幼儿园大小便是一种负担,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自由。
文章:妈妈手册
平台:宁夏微雨网